昨天在忠孝復興捷運站,
看到台灣之星的巨幅廣告,
字體加倍放大之後,
更覺得 Logo 實在真醜。
(上面兩張圖片引用自台灣之星)
台灣之星的 Logo,
我覺得糟糕最明顯的,
是其中的那個「星」字。
現代字體如果要圓角化處理,
一般只會針對邊緣的部分,
而不會把線條交接處也跟著圓弧化。
像台灣之星這樣,
把交接角度如此大幅度的弧化,
完全跟原本想訴求的品牌精神,
「年輕、速度、力量」相違背,
反而給人一種老邁、緩慢、軟弱的感覺。
圓體字本身給人一種親和、友善的印象,
而如果要強調年輕、速度、力量,
線條應該更乾淨才對。
像我喜歡的丸丸黑體、禪丸體,
或是思源黑體改的思源柔黑體,
圓弧化的都是外圍的角度,
線條交接點可都處理得很俐落颯爽。
什麼情況下,
字形的交接點,
會墨暈得那麼厲害?
我第一個想到的,
是古印體,
那可是源自古代石刻時期的產物呀 ~
現代字體,
要有如此油墨粘黏的效果,
那也要回溯到,
照相凸版印刷的年代之前,
就像我之前分享過的 A1明朝體。
如果台灣之星的 Logo,
真的要用「直接、簡單」的方式來呈現,
那麼就不該用如此迂迴、複雜的方式,
讓字形顯得拖泥帶水、沾油黏墨吧?
既然強調「沒有多餘的裝飾」,
那些如墨積般的圓點,
難道是要讓我們對一個現代品牌,
產生思古之幽情?
(photo from egg3c)
【相關文章】
A1明朝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