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pedlars)
~ 雨晴山有態,風濤生有信,
鳥歸沙有跡,攢生猶有隙。
事如春夢,縱然無痕,終究有憾 ~
最近好幾個朋友跟我說,
實在很受不了樓無痕的個性......
還記得當初第一次聽到編劇準備要寫這個的新角色時,
她的名字讓我馬上聯想到了慕少艾的那位好朋友。
(E-pili)
樓無痕、璧有瑕,
名字還蠻對仗的。
如果說因為朱痕染跡,
所以白璧有瑕,
那麼如果要跟「朱『痕』染跡璧有『瑕』」的第二七字呼應,
當時想到的是「含『瑕』積垢樓無『痕』」。
後來的劇情編寫竟被我矇到,
樓無痕還真的是個含瑕積垢、蒙受恥辱的女角。
樓無痕是典型的悲劇人物,
她的悲劇來自兩個方面,
曌雲裳的羞辱與毀容,
及本身的自責與退縮。
除了在荳蔻年華被大宮主毀掉容貌之外,
不難推敲無痕自小應該還受到姐姐各式各樣的「暴力」
─ 語言的暴力、表情的暴力。
這種在暴力陰影長大的小孩,
有的在潛移默化的長期影響下,
成了施暴的模仿者。
(E-pili)
一位辣媽友人就曾跟我說過,
她當初告訴自己將來絕不像她母親那樣當眾甩小孩耳光,
結果在生氣時也作了這種嚴重傷害孩子自尊的事,
成了自己當年最痛恨的對象。
另一方面,
也很多人跟樓無痕一樣,
處在受害光譜的另一端。
因為尊嚴長期地受到踐踏,
人格不斷地遭到否定,
讓自己變得退縮,
更嚴重地是自責,
覺得都是自己不對、自己不好,
反則叔叔怎麼會對他做這種事。
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 PTSD (Post-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) ,
一種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。
坦白說,
我自己也很不喜歡樓無痕現在這種個性,
幸福明明就在眼前,
卻不伸手把它掌握,
反而選擇自刎、出家這些處罰柳生劍影的方式。
性格決定命運,
但一個人性格又何嘗不是由環境和遭遇所型塑出來的呢?
劍閣四宮主中有些朋友欣賞緋羽怨姬,
有些人則更喜歡霏嬰,
但無痕或許值得我們更多的理解與疼惜。
樓無痕現在最需要的其實不是柳生劍影,
而是一個像電影《心靈捕手》中 Sean Maguire 那樣的導師,
一遍又一遍地告訴無痕,
(wiki)
「這不是妳的錯」、「這不是妳的錯」、「這不是妳的錯」、
「妳沒有愧對劍閣眾人」、「妳沒有愧對劍閣眾人」、
「妳沒有愧對眾姐妹」、「妳沒有愧對眾姐妹」、
「這不是妳的錯」、「這不是妳的錯」、「這不是妳的錯」......
但一顆創傷的心靈又豈是這麼簡單就能平復呢? (嘆)
今年《Wallpaper》的六月號邀請到
我很欣賞的設計師 Anthony Burrill,
將他那著名的海報
─ "Work Hard And Be Nice To People",
設計成很棒的雜誌封面。
當想到暴力 (肢體的、語言的、表情的) 對別人可能造成的傷害時,
我們或許也應該盡可能溫柔地對待週遭每一個人。
(grahamfurlong)